市财政局坚持以三个“注重”为统领,持续赋能“三农”发展,让“特”的禀赋更加突出,让“优”成色更加鲜明。1-10月,全市涉农资金投入增幅29.25%,超出省定要求近20个百分点。

1、注重财政资金保障水平,多措并举,夯实“三农”经济根基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大涉农资金保障水平,筑牢“三农”根基。一是涉农投入有力度1-9月,全市涉农资金投入 20.51亿元,同比增长29.25%,涉农资金投入显著增加。二是产业振兴有强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92亿元,安排市本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涉农产业发展。三是政府保险有温度。持续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效能,下达1.55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用于减少“三农”灾害损失,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乡村建设有深度。持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试点县区乡村升级改造。投入200万元,用于全市2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五是经济扶持有精度。投入专项资金129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对全市96个村兑现奖励资金920万元。“投奖”联动,助力村级集体发展壮大。

2、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分类施策,赋能“三农”“特”“优”发展水平

坚持“保供稳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落地,支持重大涉农项目建设,推动全市“三农”经济向“特”、向“优”发展。

一是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前提下,提升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1-9月,发放实际种粮(油料)农民一次性补贴2345万元,用于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支出,保障种粮农民基本收益。发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5578万元,用于更新农具,提升“三农”生产效率。同时,把作业量作为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分步兑付的前置条件,不断优化补贴兑付方式。

二是在保护耕地地力前提下,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5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1.76亿元,用于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项目建设。

三是在落实动物防疫前提下,提升畜牧业精细化发展水平。发放动物防疫专项补贴595.85万元,用于动物疫苗接种。下达中央、省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216万元。其中,奖补奶业大县4000万元,支持粮改饲3909万元,扶持畜牧业产业转型发展1307万元。

近年来,市财政局还特别重视对产业基础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区域重点扶持,向应县种菜名乡下社镇投入1000万元,用于“五村连片”升级改造,持续创优种植和人居环境,带动人才聚集和资金投入产生“虹吸效益”,助力种菜名乡“特”“优”之路行稳致远。

3、注重政府性融担支农定位,靶向发力,激发金融支农活力

坚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准公共产品属性,持续在要素保障、降息减费、简化流程等“软环境”上下硬功夫,强化涉农融资增信服务水平。

一是坚持支农主业,缓解“三农”融资压力。聚焦“支农支小”客户群体,发挥政府性融资增信作用,推动降低担保费率,为涉农经济持续引入金融“活水”。截至9月底,华朔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676笔,涉农业务320笔,占比达到47.3%,涉农在保余额6.1亿元,涉农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二是创新担保模式,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及时跟进市县产业发展导向,创新破解“怀仁羔羊”专业镇养殖产业存在的融资难题。对与该镇龙头企业朔美羊合作的规模养殖户存在回款缓慢、资金周转紧张、质押物缺失等问题,创新推出依托龙头企业推荐联保的反担保模式,推动中行、交通银行分别对11家、10家养殖大户发放贷款3000万元和2000万元,支持养殖龙头企业立足“特”的禀赋,借梯登高,做优做强。

三是简化业务流程,提升融担服务效能。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对优质涉农主体推行简化流程、限时办结机制,推出“核心资料当下收集、其他资料限时补齐”等惠民措施,积极开展尽调,限时做出判定,及时开具保函,实现实质审核时间不长于银行贷款审批时间。

下一步,市财政将立足全市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增大实际,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足额编制涉农预算,全力保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