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审计局为推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坚持研究型审计思维,创新审计方法,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全过程,积极探索“以研促审”,有效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质量,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真实合法效益,为财政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强化政治属性,加强政策研究。研究型审计必须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的基本内涵,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政治要求和政策导向,精准确定审计课题,把服务于宏观决策需要、助力治理能力提升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

二是深化审前研究,明确审计重点。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堵点难点,深入剖析朔州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聚焦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在民生保障、重点产业领域的具体实施。重点关注财政部门在执行国家财政政策、民生保障政策及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工作成效。通过挖掘潜在问题与风险,明确审计重点,揭示政策执行中的疑点,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与高效运用。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财政预算执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审计过程,提升审计质量。根据审前研究结果,制定有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审计方法,将审计工作融入到日常的财政管理和决策监督流程,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管理过程,防范各类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的发生,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审计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提高审计质量。

四是促进成果运用,推动整改落实。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督促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在报送审计整改结果前,认真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等方式,力争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固化一项机制、完善一项制度、治理一片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