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00012 主题分类: 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发文机关: 朔州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年12月10日
标      题: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朔政发〔2022〕49号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3日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00012
主题分类: 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发文机关: 朔州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年12月10日
标      题: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朔政发〔2022〕49号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3日
主  题 词:


朔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朔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

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朔政发〔2022〕4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现将《朔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朔州市人民政府

20221210

(此件公开发布)


朔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规划



目     录

6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7

第二节存在问题9

第三节机遇挑战9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12

第二节基本原则13

第三节战略定位14

第四节发展目标15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17

第二节生活性服务业布局19

第四章积极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

第一节提高银行业融资总量20

第二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20

第三节推动资本市场发育壮大21

第四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2

第五章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

第一节构建文旅融合产业体系23

第二节开发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产品24

第三节加强文旅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25

第四节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力度25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第一节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质量28

第二节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29

第三节拓展信息资源服务渠道30

促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

第一节大力推进医养有机融合31

第二节提升健康服务支撑能力33

第三节强化人才智力支撑33

第四节提高老年服务信息化水平34

第五节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机制34

第八章强化教育就业创业服务

第一节加强教育就业培训35

第二节擦亮朔州劳务品牌37

第三节巩固重点人群就业38

第四节完善就业服务40

第五节健全创业支持体系41

第九章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

第一节建立融合发展机制42

第二节推进融合创新发展43

第三节互联网+”服务业发展44

第四节农业+”服务业发展45

第五节制造业+”服务业发展47

第六节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48

第十章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节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50

第二节对接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51

第三节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52

着力加强晋北城镇圈建设53

第十一章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

第一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54

第二节优化现代物流发展环境56

第三节创建大型物流组织56

第四节推进物流全过程智能化58

第五节加强物流基地建设60

第十二章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聚焦六新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61

第二节构建统一循环的物流生态62

第三节提升邮政业务服务能力63

第四节加强应急物流建设65

第五节提高国内国际双循环资源配置能力66

第十三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68

第二节强化分工协作68

第三节创优项目推进机制69

第四节建立监督考评机制69


前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统筹规划未来五年我市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和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依据《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朔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本规划明确了我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也是编制服务业领域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大职责,狠抓经济建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放管服效改革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439.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96亿元,占比由十二五末的48.7%提高到2020年的54.2%2016年到2020年平均增速达到5.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科技创新、旅游服务、对外贸易等服务业快速成长,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一批传统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拓展产业链条,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续服务延伸,信息、技术、品牌、管理、人才等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迅速。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重要引擎。

服务业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鼓励和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怀仁医药园区以企办园、以商招商,吸引带动更多药企落户,打造生物医药标志性企业。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举办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常态化举办右玉森林音乐会等活动。支持怀仁和应县,主动对接陶瓷主产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端陶瓷产业。金融改革等一大批重点改革事项扎实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已现雏形。

服务业创新生态积极培育。以深入实施111”创新工程为牵引,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相互支撑的创新生态,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大力推动打造重点产业领域创新生态子系统,示范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实现创新。强化双创平台孵化能力,推进慧源双创基地建设,打造山西智创城(朔州)。开展创新平台提质增量行动,提升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研发水平。加快研发机构创建步伐,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全覆盖。

制度建设成果丰硕。顺利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朔州政务微信公众号和朔州政务服务APP同步上线,全省首家智慧不动产平台上线深化金融、开发区等改革创新,全市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改制,更名为农商行,且已全部完成挂牌。山阴太行村镇银行,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村镇银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快依法治市步伐。朔州经济开发区实现办事不出区,建设标准化厂房,为企业提供拎包进驻服务,4家外资企业落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勇于走出去开展国际战略投资,积极引进来强化本地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服务业外向型经济格局开始显现。

第二节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和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在规模、结构、竞争力、专业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一是规模总量有待提升。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为596亿元,排全省第8位。二是产业结构尚需优化。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区域和城乡发展也不平衡。三是竞争能力亟需加强。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有影响的品牌较少,利用外资总量不大,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四是资源要素有待健全。精通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型、开放型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信息通讯、科技共享等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客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流动不畅。

第三节机遇挑战

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十四五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改革的持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各种体制机制创新的效应和各类政策红利将会集中释放,加之集大原高铁、朔州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朔州将主动融入京津冀,吸引辐射晋陕蒙,深度对接山西中部城市群,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全力打造以两节三会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平台,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不断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资金、技术落户朔州。

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朔州市发展,支持朔州市全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转型综改示范高地、能源革命创新高地、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加快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省委省政府支持晋北城镇圈发展,要与大同市紧密合作,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健全城镇圈一体化发展机制,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化率50-70%)是服务业规模提升、结构升级、空间布局分化和就业加速增长的关键时期。规划至2025年朔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3%左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我市传统服务业态转型升级和新型消费服务业态培育壮大。

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十四五期间,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将助推服务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总体有利于我市参与服务业国际国内分工,有利于我省以更为便捷的条件、更为低廉的价格,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营商模式,加速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从而大力提升商务服务、冷链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

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十四五是朔州市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改造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撑,通过强化上游的设计、研发、采购环节和下游的储运、营销、服务环节,提升传统制造业的附加值与竞争力,并将在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构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态势,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引擎。

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未完全消除,特别是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冲击;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尚未解决,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创新氛围不浓,发展动力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和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艰巨。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立足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创新驱动放在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服务业高端化、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度为导向,构筑生产性服务业新支柱,重塑生活性服务业新优势,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大力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朔州篇章。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业发展要素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领与政策导向,为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坚持转型引领,项目拉动。把项目拉动、产业转型放在首位,围绕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键任务,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交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转型项目,以重大项目的实施,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聚焦六新求突破,始终把创新作为首要驱动力,大力推动服务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借力催生产业新亮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构建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第三节战略定位

全省特色鲜明服务业聚集区。充分发挥朔州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涉煤产业发展优势,以及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区和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优势,结合山西碳基新材料加工制造基地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晋北城镇圈建设等要求,全力打造以煤炭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为主的全省特色鲜明服务业聚集区。

中国北方日用瓷都。创建朔州陶瓷品牌,围绕聚链强链补链,主动对接陶瓷主产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国内知名陶瓷企业落户,鼓励本土企业与外埠陶瓷企业合作,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切实解决低层次堆集、同质化竞争、品牌不响的问题。挖掘地方陶瓷文化,建立工艺大师工作室,研发新产品,扩大朔州陶瓷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树立区域性特色品牌,打造中国北方日用瓷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坚持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重点推进杀虎口文化旅游区、应县木塔景区、金沙滩生态旅游区、朔州老城景区、山阴广武景区、平朔工业旅游等开发,让朔州好山好水靓起来。结合桑干河清河行动,统筹水利功能完善和景观提升,实施桑干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整理、湿地公园、景观带打造,使桑干河流域风光美起来。支持右玉举办玉龙马术国际公开赛、一带一路国际马术节,开发冰雪旅游。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长城人家、农家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晋北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成药,增强研发能力,打造拳头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怀仁医药园区龙头作用,吸引带动更多药企落户,打造生物医药标志性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规模,打造晋北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现代化临港综合物流园区。加快推进朔州内陆港,建设大型煤炭集散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争取税费返还政策,支持无车承运物流项目、冷链物流项目发展。依托高铁站和机场,打造集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临港综合物流园区。

第四节发展目标

2025年,打造具有鲜明朔州特色的服务业板块,力争培育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服务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逐步缩小与全省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差距,建成晋北地区文化旅游强市,晋北现代物流中心,全面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

——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市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稳步增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以上,力争突破60%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新业态、新领域快速成长,发展速度快于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2025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力争突破100家。创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力争获批5家左右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发展外向度显著提高,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水平大幅提升。

——服务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适应新型服务业态和新兴服务产业发展的市场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专栏2-1 朔州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分类

指标名称

2020

2025年目标

年均增

1

总量规模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596

1000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4.2

60

3

批发和

零售业

批发业销售额(亿元)

408.9

1358.9

190

4

零售业销售额(亿元)

170.3

230.3

12

5

金融

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

1867.4

2567.4

140

6

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

1015.6

1465.6

90

7

存贷比(%

54.4

57.08

8

房地产业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77.2

81.2

0.8

9

住宿餐饮业

住宿业营业额(亿元)

3.0

10.5

1.5

10

餐饮业营业额(亿元)

20.3

32.8

2.5

11

交通运输业

运输车辆(万辆)

1.5

2.5

0.2

12

运能(万吨)

25.3

45.3

4

13

寄递物流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亿元)

3.1

5.6

0.5

14

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点(个)

272

715

88

15

非营利性

服务业

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4.2

5.2

0.2

16

市场主体

主营业务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家)

8

14

17

规上服务业企业(家)

44

90

18

山西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家)

5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根据各县市区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根据全市构建两区带动、全市互动、发展联动的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主一副多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一主即坚持朔城区、平鲁区两区一体,打造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充分利用两区人才、技术、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聚的优势,依托山西工学院、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技术信息服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行业,成为全市现代物流枢纽、金融高地,打造晋西北商业中心、晋陕蒙地区重要的商品物流集散地、国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率先实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副即将怀仁市打造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副中心。怀仁市要充分发挥陶瓷、肉羊、食品等产业优势,特别是要借力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的重要影响力和已有的智慧城市发展基础,依托蒙晋冀经济文化交流重要枢纽之一的重要平台,支持怀仁市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经济,成为推动全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多点即市内其他区县均要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全力助推我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右玉县要进一步擦亮全国小杂粮优势品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山阴县要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提升乳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服务业,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应县要聚力抓好高端陶瓷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做大做强冷链物流产业。

第二节生活性服务业布局

依据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特征,根据全市城镇体系布局,以满足物品与服务快速通达为目的,形成以朔城区、平鲁区为中心、其余4个县(市)为节点、70余个乡镇为支点的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网格化生活性服务业格局。

——1个全市生活性服务业辐射核心:即把朔城区、平鲁区打造成具有内生动力、能够辐射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的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要充分利用客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相对集聚的优势,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技术手段、以物品和服务快速集散为主要功能,着力壮大规模、加快速度、提升质量,形成引领全市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标杆。

——4个生活性服务业主要节点:即把其余4个县(市)打造成区域性服务业主要节点。怀仁市要发挥医药产业发达、教育强的比较优势,积极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释放教育红利。右玉县要主打生态文化旅游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两张王牌,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山阴县要大力提升广武边塞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应县应在快速转运商品方面下大功夫,进一步健全快速转运通道。

——70多个生活性服务业消费网点:即把70多个乡镇打造成全面服务百姓生活的服务业消费网点。以乡镇为骨干,积极对接节点城市服务业延伸,对接消费群体需求,形成终端消费网点


第四章积极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


按照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思路,持续做大金融总量,有效提升融资便利度,不断壮大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实力,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我市金融业竞争力。

第一节提高银行业融资总量

全渠道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提高银行业融资总量,努力缩小存贷款差距。积极引导我市的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于朔州经济建设,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引导和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渠道,提升服务效能,降低融资成本,持续扩大融资总量。本外币存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8%,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10%力争到2025年底,存贷比达到60%

第二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拓宽融资方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设立更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与国家、省内各大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组建配套产业发展基金,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投资机构、民间资本和银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金融业态,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机构、商业保理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社会众筹机构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创新金融产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货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款贷款。完善信保体系,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大数据信用贷款。完善抵押担保,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授信模式。扩大与全国非金融机构的联系,鼓励在朔州拓展业务,设立分支机构。

第三节推动资本市场发育壮大

大力实施上市突围行动,以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为重点,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化的培训、培育、辅导等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资产不确权、权不清晰不完整等融资瓶颈,引导各类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动重点区域、优势行业的企业上市挂牌。大力培育上市资源,推进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推动玉龙化工等优秀成长性企业在新三板和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到2025年,全市力争培育储备优势企业100家,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3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20家,力争主板上市实现零突破。

加快推进朔州信易贷平台建设。以深化政银企对接、提升中小企业获贷能力为目标,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和金融科技优势,以信用价值+普惠金融为核心,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还数于民(企)、自主授权政务数据赋能的嵌入式数字保险箱应用服务模式,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数据高效汇聚、有序共享及依法合规获取使用,搭建基于企业信用的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

第四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地方性银行业机构做大做强,积极探索设立朔州民营银行。壮大市、县政策性担保机构实力,降低担保成本,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打好融资服务组合拳,完善融资担保、社会信用、小微金融组织、直接融资促进四大体系,通过实施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无还本续贷、应急周转保障、应收账款融资服务、银税互动等重点举措,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推动农信社不良贷款清降,打击非法集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第五章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


坚持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完善旅游要素,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重点打造应县木塔、杀虎口文化旅游区、山阴新旧广武、右玉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全力打造全国闻名的塞上风情旅游目的地和北方知名的生态康养避暑旅游胜地。推进国家A级景区提质扩容,实现国家A级旅游景区量级增长。推动城市书屋建设,打造书香朔州。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挖掘地方陶瓷文化,建立工艺大师工作室,研发新产品,扩大朔州陶瓷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第一节构建文旅融合产业体系

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结合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创新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具备休闲、度假、运动、养生、娱乐、生态等功能的旅游综合体。努力开发古代军事文化游、避暑休闲游、文化体验游、康疗保健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与附加价值,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使游客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了解历史、增长见识、疗养保健、陶冶情操,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加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大力发展文旅+农业”“文旅+林业”“文旅+康养”“文旅+工业”“文旅+教育”“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多种文旅+”产业形式,建立健全朔州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促进朔州文旅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节开发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产品

开发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深入挖掘和利用生态、文化、历史资源,聚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朔城区打造朔州市文旅核心为目标,以建设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以桑干河生态经济带、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带动,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进杀虎口文化旅游区、应县木塔景区、金沙滩生态旅游区、朔州老城景区等开发建设,让朔州好山好水起来。结合桑干河清河行动,统筹水利功能完善和景观提升,实施桑干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整理,湿地公园、景观带打造,使桑干河流域风光起来。加强对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十四五期间将其打造成为山西历史古迹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国知名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长城文化起来,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更加鲜明。支持右玉举办玉龙马术国际公开赛、一带一路国际马术节,开发冰雪旅游。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长城人家、农家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开发模式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精准营销文旅IP。将文化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通过产品体现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大力开发木塔文化、门神文化、西口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馆藏珍品复制及土特产品系列旅游商品、纪念品。结合市场要求,加强旅游商品专柜建设,展示销售旅游商品、纪念品。在重点景区建设集中购物场所,打造展示、销售本地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的重要基地,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塑造可转化的文旅IP,讲好朔州文化故事,活化朔州文旅产品,引爆朔州文旅话题。

第三节加强文旅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旅游公路、景区垃圾污水处理、安全消防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古长城旅游公路的建设。打通古长城周边景区,适应房车、自驾车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火车(飞机)票、住宿、餐饮、旅游线路规划、景点门票、导游等全程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与智能化

第四节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力度

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按照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内外长城、雁门边塞、应县木塔、西口古道等旅游品牌,挖掘布局农牧交错带、民族融合地、桑干河神头泉、金沙滩古战场等特色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行精准营销,在省内外城市组织举办朔州旅游推介招商活动。利用省内外以及我市举办的交易会、文化节、体育赛事等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朔州旅游。大力向游客推介桑干河沿岸游,借助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桑干河的知名度,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利用影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弘扬右玉精神,推广右玉的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现有4A级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推进数字化媒体发展。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使朔州市主流媒体成为新媒体内容的主流平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科学、高效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探索新兴资本运作方式和内部运作方式,研究制定广播电视发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构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内容制作平台、集成播控平台。研究构建台网联动的流程、接口和框架,提高广电立体化传播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推进数字化新业务发展,推进朔州市电台、电视台台内的网络化全面升级,建设综合制播平台,海量存储平台和多媒体分发平台,提高广播电视制作传输播出全流程数字化的发展水平;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进程,推进有线、无线、卫星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努力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现代影视传播新体系;加快电影网络化、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专栏5-1朔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尉迟恭故里文旅开发项目

明海湖-大河堡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

平朔生态矿坑公园项目

凤凰城镇平虏卫边戍文化保护及生态旅游建设项目

鲁沟村田园综合体

怀仁羲光农丰生态旅游区项目

怀仁市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幻城漫林岛亲子休闲度假区

金沙滩生态旅游观光区建设项目

山阴县长城博物馆装修项目

山阴县旧广武村传统村落保护传承项目

山阴县长城遗址遗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应县塔栖文旅风情小镇项目

右玉精神馆及雕塑广场建设项目

马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

右玉南山旅游区景区提升项目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培训,为加快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以打造智慧城市为引领,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发展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业,多样化信息技术咨询、系统集成和数据库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形式。

第一节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质量

加快数字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网络覆盖度,推动5G站址规划和基站建设。扩大电信市场开放,引进民间资本,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重点行业的应用,为电信互联网传输、广播电视领域的信息传输服务业提供数字设施基础。推进5G建设项目,加快通信基站建设,推动信息传输服务业提质增速。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5G基站累计达3500座。

提升信息传输服务效率。以电信传输服务为主体,提升互联网、广播电视和卫星等传输服务效率。拓展电信增值服务种类,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有线、无线、卫星广播及数字电视传输覆盖能力,开发卫星互联网、5G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载体,实现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软件配套,促进信息传输技术革新升级。

第二节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促进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软件设计企业发展,突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以及工业传感器系统和数控系统、DSC(集散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稳步推进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炭素制品生产线智能化+MES信息化创新改造项目。

开展信息技术云服务。依托朔州市政务云项目,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集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政务平台应用,实现13710”工作制度督办系统和智慧城管等平台的光纤专线市、县(区)和乡镇全覆盖。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服务。通过远程教育网、农技推广网、农技推广APP等无线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的信息职业化水平。探索信创标注等信息化新兴产业的职业培训,以信息化技术实现农民增收创收。

发展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咨询设计、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和信息安全服务水平,实现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强物联网基础软件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创新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方式,推动企业智能技术应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建设,提升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服务的综合应用。

第三节拓展信息资源服务渠道

丰富信息资源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宽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数据库业务等信息资源服务业内容的生产、发布与交易途径。利用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推动信息资源多种渠道的开发、分发、包装及销售。以数字内容服务业为主体,探索信息资源咨询和市场调查服务等服务业态。

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资源服务助力线上线下农业综合发展,提升村级信息服务能力,继续加大益农信息社行政村覆盖。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畅通农产品销售信息,促进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资源服务扶贫,实现农产品流通的信息资源共享。

加快数据库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建成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技术服务类项目。着力推动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信息资源服务在政务、民生、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

专栏7-1朔州市“十四五”技术服务重点项目

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炭素制品生产线智能化+MES信息化创新改造项目

山西北方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朔州分公司朔州云计算中心

朔州市煤炭产运销信息采集和物流服务平台

智慧怀仁城市大脑建设项目

汉丰智能制造研发与生产建设项目

右玉晋西北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项目

智能制导精密制造车间及空天信息数据服务中心项目


促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达到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全覆盖、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2%的目标。构建医养中心维护区以及相配套的完整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多形式、多种类的医养服务体系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建设旅游、养老和康养结合的片区,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区域性养老中心,重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积极推进养老模式多样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第一节大力推进医养有机融合

积极推进医养机构相互融合。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作等多种途径,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打通康复病床、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定期诊疗、健康管理、保健咨询、合作共建,推进医疗养老联合体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等各类服务主体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鼓励支持有资质有能力的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引导社区重点关注空巢、留守、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高龄、重病、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服务。

第二节提升健康服务支撑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医师到养老机构服务;以全国推进居家社区养老工作为契机,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居家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服务。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度,优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村卫生室老年人健康服务功能,研究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执业,允许并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大力推广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研究制定专门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普便性病的中医药诊疗规范并在全市推行。实施慢性指标综合防控战略,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

第三节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人才培育和引进双管齐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联合省内外各大高校开设老年病科、医养结合、老年人医护管理等相关课程和专业,为医养事业补充人才。落实好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康复师等职业的相关利好政策,吸引相关人才来朔发展。提高医养结合单位工资待遇,完善风险发生调控机制,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壮大专业护理队伍,有效缓解护理人才短缺问题。

第四节提高老年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动老年医学科技发展,加强老年慢性病和共病诊疗技术研发。推进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治领域的技术普及推广和临床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加快建设市、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积极配合山西省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医疗服务。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行动,构建医疗服务集成平台,以智慧医疗推动健康服务便捷化,加快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养老示范社区。

第五节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工作体系,增强卫健委、民政、人社、财政、发改、医保等部门协作配合,确保实际工作中涉老政策的协调性、针对性、操作性。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相关配套工作,发展完善相关保险服务,拓展多样化筹资渠道,制订与医养结合工作相关的实际操作规范和标准指导,财政上提供专项经费保障,从机制和体系等方面保障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章强化教育就业创业服务


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环境的改善、创业服务的完善,事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与我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为行业内企业以及各层次就业人员提供相应服务,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节加强教育就业培训

提升全民教育培训水平。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基础性战略工程,加快健全覆盖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努力推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继续将贫困劳动力重点纳入培训范围,切实推进我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民技能水平,做到应培尽培、愿培尽培。做大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吸纳适龄学段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陶瓷烧造、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专业学习,培养专业人才,为朔州陶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陶瓷产业由产业链低端的代工加工,走向产业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市场开发、品牌塑造。通过优秀人才的补给和历练,有效提升朔州陶瓷的知名度,打造在省内有影响、全国有市场的陶瓷产业。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实际,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符合本区域劳务需求的岗位培训,为本地企业提供稳定的劳动力来源,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致富。十四五末,职业教育职业能力训练基地总量45个,就业率达到98%。高等教育重点训练基地总量达到80个,就业率达到96%。

完善线上线下培训系统十三五末,朔州市职业培训平台已实现在线运行,电脑端、手机端均可登录。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展功能,打造集在线学习、在线考核测试、在线监管、就业推荐服务、职业资格证书查询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训服务平台。同时,在平台上建立普法专栏,为学员提供法律知识学习。要进一步推动技能培训平台的运作,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从劳动技能、综合素质以及法律维权意识等多个方面开展培训教育,为劳务人员提供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培训服务,切实解决各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加快产教融合发展步伐,向获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的省内兄弟城市学习经验,争取十四五我市被列入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范围。促进职业教育特色融合发展。以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应县职业技术学校、右玉县职业学校等为重点,对接高端产业,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产教融合水平,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职业教育产业园区,打造晋北地区有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的职教集团。高标准推进朔州陶瓷学院建设,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发展。适应产业升级需求,进一步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第二节擦亮朔州劳务品牌

做大做强家政服务业。建立各社区的营业网点扩大市场份额,争取更为广泛的潜在客户群;大力发展家庭专业护理、幼儿智力开发、熟悉营养、涉足社交礼仪、家庭秘书、涉外服务等高级家政服务业态。进一步提升朔州保安”“朔州保育员朔州家政服务员的知名度,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扩大品牌的区域影响力,形成从业人员分布朔州全域、服务范围辐射全省的大规模劳务市场,逐步形成向北京等一线城市稳定输送相关从业人员的机制。

加强政府企业间的合作。政府应与劳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逐步引导朔州市劳务输出有序化、规范化发展,解决学历层次较低、缺少专业知识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品牌效应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劳务公司或用工单位的长期合作,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积极引导有就业意向的人员走出去实现就业。

重点发展一批社会服务业态。根据朔州实际,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要发展物业服务业,通过引导行业有序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从业人员水平,形成物业服务品牌。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庭服务业发展。要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违法经营,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要规范家政服务机构、家庭和家政服务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家政服务员劳动报酬和休息权益。

第三节巩固重点人群就业

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按照中央及省、市要求,各县(市、区)要持续跟踪脱贫人口就业情况,保证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每一户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每户就业收入不低于脱贫保障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不低于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开设扶贫车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引导建档立卡户外出务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率,实现角色转化。各县(市、区)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在冷链物流、陶瓷烧制、畜牧养殖、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培训,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让老百姓在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走向富裕。

培养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实现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鼓励我市相关企业进行校园招聘,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在本市的企业实现就业,为我市陶瓷制造业、生态和文化旅游产业、物流园区建设和金融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在外地求学的朔州籍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建立人才档案,设置优惠条件,吸引其返乡就业,为朔州市企业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做出贡献。针对专职技能人才,包括文化旅游线路设计、陶瓷制造与研发、机电维修与设计等需长期投入的行业,设置人才基金,鼓励专业人才加强学习、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保障弱势群体就业。针对残疾人、农村妇女等弱势群体开展专门化就业服务,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吸纳此类人员就业,并针对学历低、身体差的人员特点,开展适当的技能培训,在家政、保育、保安、物流园区货运司机等对文化层次要求相对较低的行业,以及其他对体能要求低的行业开展培训,引导特殊群体实现就业。加强劳动力维权跟踪,保证其在务工过程中的基本权益,推动就业市场实现公平化。

第四节完善就业服务

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十四五时期,引入专业机构参与就业服务社会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将我市开展的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常态化,利用已建立起的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我市劳动力的有序就业,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整合各类型单位的招聘信息,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尤其针对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员、学历层次低的初次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的用人信息,并加强就业指导。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和基层单位招工难的特点,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桥梁,实现双赢。此外,依托就业平台,为劳动力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保护求职者,尤其是要做好学历层次较低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初次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妇女等弱势群体在试用期间和正式用工期间的法律保护工作。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级各部门和相关机构要积极解决大龄低技能群体、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要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就业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对于在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下,产生的劳动者信心不足、能力不强、守旧观念严重等问题,开展宣讲培训,依托5G互联网技术等新基建项目,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等新兴文化传播方式,加大宣讲力度,从转变就业人员观念等方面努力,逐步改变我市就业结构矛盾的问题

第五节健全创业支持体系

引导人才回归创业。积极引导有技术、有项目的高水平人才返乡创业。大力支持我市专业院校的教师、毕业生结合我市优势产业进行创业。对有意愿回乡创业的朔州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资金的支持,并帮助其在朔州全市范围内进行招工,降低创业门槛。对在我市进行专职学习的有意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政策引导,帮助其在企业建设的初期阶段快速打开市场,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企业创新为基础,扶持一批有技术、高效率的产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助力朔州市实现十四五期间转型出雏的目标。

加快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一批,引导基层就业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并协同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招录招聘工作,千方百计挖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朔州。积极帮助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创业者实现企业落地。对于初次创业的企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创业知识培训。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对初创企业进行融资,保证新兴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落地朔州市的大型创业企业,可通过提供贷款优惠、申请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进行资金支持,尤其是对于与朔州市产业结构契合程度高的创业企业,更要加大力度鼓励创业,推动朔州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九章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


以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为方向,统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者间协调发展。着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有机旱作品牌。以服务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第一节建立融合发展机制

搭建服务业融合发展平台。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行试点,推动行业要素跨界配置和有机融合。把特色服务业作为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服务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创建服务业融合示范项目,形成带动效应。

探索服务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政府对公共服务产品采购、消费者对增值服务付费等方式,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服务价格调节的市场体系。提升融合化服务产品价值,促进服务企业的自主化融合。

优化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向服务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加快发展快递业、网上交易、网上医院等新业态,加快智慧景区、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企业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探索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的发展路径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在物流、信用、认证、标准、支付等业务领域开展技术和贸易合作。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第二节推进融合创新发展

培育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以创新引领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突出现代服务业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新兴金融、研发与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态,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等服务业。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提升服务功能和创新服务方式,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长点。创新发展文化创意、新兴旅游、商贸流通、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第三节互联网+”服务业发展

探索互联网+”新业态。推进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突破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网络文化、大数据等新型产业。

拓展互联网+”新模式。推进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柔性化设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制造服务化、平台经济等,催生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新型消费模式,引导消费习惯改变、消费流程重塑和消费模式变革。

开发互联网+”新产品。促进跨产业协作,推动延伸式产品创新。将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理念引入服务业,实现从有形向无形延伸,重点在教育培训、银行保险、食品安全、智能交通、医疗、旅游等行业开展服务产品创新。

第四节农业+”服务业发展

推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流通等农村现代服务体系,提高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物流、商贸等为特色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能力,以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引导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经营服务主体转型,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资发展农业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发展面向大宗农产品及区域特色农业的专业化服务,促进供销社等服务主体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农商联盟发展,鼓励银行、保险、科研、邮政等机构与农村各类服务主体深度合作。

健全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网络。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承包作业、机具租赁和维修服务。统筹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覆盖城乡、流转顺畅、竞争有序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一批骨干农产品批发流通市场,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加快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

创新服务+农业融合业态。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支持农业共营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模式创新。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鼓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农技培训、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服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业态。

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和应用,发展农作物良种繁育、农业生产动态监测、环境监控等信息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支持物流、商贸、金融等互联网企业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增强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功能。引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扩大就业容量,吸纳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合作社集群集聚发展,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有机旱作示范片(县)等建设,促进农业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支持农民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初加工、冷藏保鲜、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为小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农民合作社+电商+农户等模式,通过合同价收购、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劳务收入等方式,与其成员、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与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户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五节制造业+”服务业发展

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产业智慧化和制造业服务化为重点,促进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搭建模块化、柔性化制造系统与价值交互平台,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建立产品+服务盈利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积极发展生产制造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互动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和工业文化旅游。推动数字融合应用领域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智能矿井项目,实现智能矿山、绿色矿山。

提升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价值。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加快创新升级,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道德风险,实现制造先进精准、服务丰富优质、流程灵活高效、模式互惠多元。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向下游服务环节延伸,发展物联服务、远程控制、售后服务等新型业态。服务业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设计、新标准、新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增值,实现产品品牌和核心技术的高端服务业转型。

第六节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

打造服务业融合发展引擎。鼓励现代服务业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电子化、智慧化、平台化为方向,加速服务业内部软件技术、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及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竞争力强的行业为发展引擎,带动服务内容的丰富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服务产品的高端化,推动服务业内容融合式发展。

培育服务业内部融合新载体。支持设计+”“旅游+”“养老+”等服务创新,满足服务业内部发展智化”“个性化新需求。打造一批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医疗、教育、体育等服务品牌,构建现代服务业行业品牌体系。构建现代物业服务业行业品牌,逐步形成现代物业服务+养老相互融合新体系。探索服务内容、品牌、业态和模式等新型服务业内部融合载体。

提升服务业内部融合标准化水平。组织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及物流、金融、中介、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规范,构建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物业服务行业质量。依托山西日用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点在陶瓷行业开展标准化建设,抓好电子商务、物流、节能环保等标准化建设,加强养老、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化建设,分批推进检验检测领域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抓好消费市场专项整治,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为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在供水、供热、供气等领域开展国家服务业标准试点。

专栏9-1朔州市“十四五”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朔州市矿区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

右玉新型5G+肉羊健康养殖智能生态牧场项目

朔州市大运农贸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项目

怀仁市龙首山智慧农业产业园区项目

朔州华伦建陶生产性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项目

智能化矿山建设项目


第十章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树立开放合作意识,坚持开放为先,以一节三会为抓手,大力弘扬开放精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扩大我市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助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更主动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引导我市相关企业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契机,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出口标准化建设、境外宣传推介等工作,扩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份额,提高企业产品创汇能力,增加出口效益。继续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资金,加大对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交易会、出口商品洽谈会的财政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对接洽谈,力争让更多本地商品进入国际采购链环节,支持出口企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拓展对外合作新方式。立足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发挥我市在产能、陶瓷、生物医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发挥能源产业优势,支持我市优势企业,加大优势产能和能源技术输出力度,共同开发新兴国家市场。

畅通国际物流新通道。加强现代物流业态间的互动互通,打造融入国际物流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加快我市黄河流域地区的岸、港、网建设,主动对接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一带一路等国际物流通道,积极参与中欧、中亚班列,为我市更多的出口企业走出国门,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着力稳外贸、扩出口、拓市场。

第二节对接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

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区位优势,深化与京津冀地区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清洁能源保障供应等领域合作。加快集大原高铁建设,借助大同-北京高铁的开通,组网融入京津冀交通圈。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等领域,加大对京津冀地区产业承接力度,联合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园。加强与京津冀医疗资源互享,推动在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对口支援、共建共管、创办分院等方式向我市延伸。

强化与长三角地区务实合作。借力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聚焦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长三角地区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市布局,推动会展经济等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的溢出机遇,聚焦外资外贸、创新驱动、平台引领、改革示范、人才交流等关键领域,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推动朔州民用机场建设,力争开通直达粤港澳大湾区航线。在陶瓷生产加工、会展经济、咨询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密切与佛山、深圳等城市的交流合作。


第三节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加强与省内兄弟城市的对接合作。与忻州、大同等市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推进桑干河等重要河流生态保护修复,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支持我市与省内兄弟城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医疗教育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融共促、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对接合作,鼓励联合申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跨地区项目。

开展与省外临近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与陕西省榆林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集宁市等省外临近城市在节能环保、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着力加强晋北城镇圈建设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晋北城镇圈及圈内各市自主发展、错位发展。我市应与大同市紧密对接,强化合作,扎实推进晋北城镇圈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文旅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同朔文旅一体化。探索出台长城文化旅游市场互联、推出畅游同朔旅游惠民一卡通,依托大同市云州区桑干河国家生态湿地公园、朔州生态湿地公园、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等特色资源,共同推出特色化定制旅游线路,打造同朔文旅康养胜地。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节会,共同培育文化等区域特色文旅品牌。探索推出非遗展销会、长城文化旅游节、桑干河摄影节,挖掘边塞文化、军事文化、融合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同朔一体文化旅游品牌。

加强医疗领域合作,推动同朔医疗共享机制。以松散型医联体为主,以人才交流为纽带开展医疗学术交流,促使两地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实现医疗服务的共享共建。以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朔州大医院为龙头,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更好地满足区域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键通助老呼叫服务体系,达到同朔地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系统全覆盖。

加强教育领域合作,优化同朔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晋北职业教育布局,开展晋北城镇圈区域城市、行业产教融合试点,形成试点经验,争取列入省级、国家级试点。集中晋北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科学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优化、共享教学智慧的教育平台,汇聚优质教研教学活动和学科优质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晋北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加强交通领域合作,提升交通通达性。共同努力加快推进集大原高速铁路建设,争取大同至朔州段提前通车,实现同朔一小时通达。加快国道208线大同市过境公路改线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两地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第十一章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


针对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现代物流理念缺乏、物流市场主体不强、物流服务网络偏弱、物流服务体系滞后、物流支撑环境建设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为先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打造晋西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坚持市场化导向、区域化推进,建设一批物流总部基地、功能聚集区及快递物流园区,有效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

第一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集大原高铁项目朔州段建设。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速铁路朔州段的开工建设,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铁路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原平至大同客运专线的一个重要节点,朔州高铁东站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朔州与省内外的联系,方便朔州人民的出行,有力提高群众福祉,打通朔州北上通道,使朔州更加紧密对接京津冀、更好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快与周边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融合,推动朔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公路网络。朔州市将按照东开、西延、北通、南联的发展思路,构建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市、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与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把朔州市打造成晋西北枢纽城市。加快朔神高速公路的建设,早日完成阳方口平鲁、东榆林应县两条干线公路改扩建项目。启动朔州市区东北环、应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在2023年前,打通南到宁武神池、北到怀仁右玉、东到山阴应县、西到平鲁偏关的快速通道。

积极推进朔州机场建设。在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把机场作为助推朔州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展示朔州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载体,发挥好机场联通先进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联合正在研究建设的右玉县通用航空机场,形成航空产业,服务高质量转型。依托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第二节优化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完善物流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清除物流产业市场壁垒,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力吸引具有先进技术的外资物流企业来我市投资。抓紧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入竞争机制,简化审批手续,秉持竞争中立原则,对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统一市场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服务、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高效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解决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城市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改善营商环境,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第三节创建大型物流组织

培育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推动我市与中铁快运携手合作,集聚一批具有产业引领力、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主体,畅通贸易运输渠道,更好地支撑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宽松的经济政策、便利的交通等来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朔州市,带动朔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推进朔州市各主要企业中的自办物流与企业相分离,组建专业的物流公司,扩大服务面。鼓励朔州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通过科学规划、功能的整合和服务的延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导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方式扩大规模,提高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

推进物流业大项目建设。兴建物流园区、煤炭储运加工中心、仓储中心、保鲜冷藏库、冷链物流设施、物流配送中心,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无车承运平台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综合物流园建设,做大做强内陆无水港现代物流业,满足对煤炭运输、储存、加工等物流需求,降低煤炭交易成本,加速晋煤外运,提高煤炭产业效益。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依托陶瓷产业、畜牧产业、特色农业等朔州市优势产业,加强调研论证,建设陶瓷集散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生鲜商品交易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冷库等项目。发挥怀仁皮革商贸优势,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立足华北、辐射全国的皮革商贸集散地和全国知名的皮革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企业间要加强合作,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节推进物流全过程智能化

鼓励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以及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现代网络货运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我市物流企业要积极利用EDI、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还可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物流要为电子商务发展做好服务,同时,物流也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广泛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自动化立体仓库、机械手、智能起重机和叉车等物流专用设备,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仓储、装卸等标准化专用设备。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鉴于从事物流的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掌握不到位,要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短期培训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和全国、全省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加快物流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学历教育,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积极探索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借鉴或引进国外成熟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系统。

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物流企业要主动淘汰陈旧落后效率差、安全性能低的物流设备,配置先进物流机械设施,包括运输系统中的新型机车、新能源车辆、大型汽车、特种专用车辆,仓储系统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高层货架,搬运系统中的起重机、叉车、集装箱搬运设备、自动分拣和监测设备等。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第五节加强物流基地建设

规划专业物流园区十四五时期,规划在朔州市市域范围内形成13处物流基地,即三个农产品物流基地,包括山西雁门关农业物流园区、应县蔬菜物流园区、右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六个商贸物流基地,包括朔州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园区、山阴高档路面材料物流中心、山阴县虹桥商贸物流园区、应县建材物流园区、怀仁万象皮革商贸城、怀仁陶瓷物流园区;四个工业物流基地,即平鲁鲁兴煤炭物流园区、山阴金海洋煤炭物流园区、金沙滩煤炭物流园区、右玉元堡煤炭物流园区。

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在专业性物流基地建设过程中,抢抓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结合现有产业的分布现状,科学规划布局,物流园区的建设要统筹考虑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合理衔接,铁运交通物流与公路交通物流互补发展,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占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第十二章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物流业发展是促进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聚焦六新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构建统一循环的物流生态、加强应急物流建设、提高国内国际双循环资源配置能力,全力推动我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聚焦六新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

新基建驱动物流智慧化发展。推动物流企业运用5G技术促进物流仓储设施智能化,开展全自动化物流运输,扩大物流即时监控和全程跟踪范围,加大大数据应用和推动区块链信息体系建设。加大北斗导航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力度,实现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程序可视化和环节无缝化。发挥物流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和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物流技术装备,建设物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推动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支持无车承运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平台规划、架构设计、标准制定、平台实施与应用,推动平台对运输、仓储、调度、订单、客户、物资等各类业务协同共享,并基于平台进行各类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物流公共服务能力。

新装备驱动物流智能化发展。支持开展自动引导搬运车、手持终端、基于射频识别和北斗导航的可视化技术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应用。寻求智能仓储、物流自动驾驶、物流无人机等智能科技在我市物流行业的新突破,实现物流仓储中智能机器搬运、智能调度和自动监管三个新突破。加强科技创新企业、互联网企业、专业物流企业以及商用车主机厂等四类企业的合作力度,构建自动驾驶物流生态新格局,逐步实现货物流转过程中封闭场区完全无人驾驶、终端配送部分无人驾驶、干线运输试点无人驾驶三类物流无人驾驶的新突破;积极开展物流无人机技术试点工作。

新产品驱动物流专业化发展。以五化新产品物流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资源型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医药物流、电商物流、商贸物流、应急物流、保税物流等8类特色物流,形成朔州地域特色的本土品牌和代表性企业。

第二节构建统一循环的物流生态

树立绿色物流理念。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积极对消费者和企业进行绿色理念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企业要转变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固有理念,从长远看,环保和企业效益可以实现相互促进消费者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倒逼企业向绿色经营转型。

普及绿色物流载具。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鼓励物流企业建立电动投递车队,开展电动半挂车、电动三轮车等绿色载具,形成物流业降低碳排放量的示范效应。兴建绿色物流园区构建低环境负荷的循环物流系统。推广应用铁路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

构建绿色配送体系。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网络,鼓励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创新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建立城市配送共享体系。

发展绿色逆向物流。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提高废旧物品回收率。提高企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积极培养逆向物流人才,专业分工更细,实现充分回收利用废物资源。

第三节提升邮政业务服务能力

推动现代化网络体系建设。航空运输网络方面,重点打造朔州机场进出境邮件快件监管中心,提升邮件快件处理能力。建设电商智能仓,打造快递产业园区,推进朔州快递电商集聚发展。以朔州机场建设为契机,预留快递通道,建设朔州物流核心枢纽。铁路运输网络方面,积极推广高铁+邮件快件的运输模式,优化交接流程。提升朔州高铁站运输能力,围绕干线铁路新建和改扩建既有线路,适时增加和调整高铁邮快件运输线路,推进朔州北京、上海、天津等省际间高铁运邮工作。通过既有铁路补强、局部线路改扩建等方式,加快构建朔州市区至周边主要区域的1小时邮快件运输圈。在时限满足要求,成本最优的条件下,提高长线铁路运邮比重。铁路货站配备仓储、集散、中转、集拼、配送、检验检疫和海关监管等多式联运一站式通关场地及设施。公路运输网络方面,以南果北粮农产品项目为切入点,重点推动右玉、怀仁等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发挥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商主渠道作用。健全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递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寄递网络,实现与干线运输网络有效衔接。鼓励快递企业合作建设县级快件处理中心,推动形成乡镇快件统一递送的合作机制,提升建制村快递通达率。鼓励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乡村服务站点开展寄递服务。鼓励寄递企业加快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邮快件班线,支持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

推进集约共享。推动邮政营业场所和设施设备等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鼓励同业和跨界运输、仓储、分拨、配送等资源共享。立足全市实际,着力建网络、提水平、强功能、融产业。广泛开展共同分拣、共同配送,统筹客货运站、电商网点、供销社等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加强运力合作。深化快递与交通协同发展,推进快递“上车、上机、上船”工程。支持县级公路客货运站扩展建设邮政快递作业设施。拓展乡镇客运站邮政快递中转及收投服务功能。

专栏12-1邮政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放心消费工程。全面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借鉴试点省份工作经验,建立信用档案,采集信用信息,开展信用评定。组织开展3·15”诚信快递宣传活动,引导广大从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做好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工作,抓住重点问题,盯住重点品牌、重点地区,通过申诉监管联动,依法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支持邮政企业继续拓展警邮、税邮、政邮等合作,增加政务便民服务的邮政网点。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深入开展邮政在乡快递下乡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惠农工程。

第四节加强应急物流建设

加强救灾物资物流网络建设。建设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合理规划布局救灾物资储备库,以民政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物资储备库为骨干,认证一批商贸、生产、物流企业为应急物流成员单位。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实现救灾物资发放全过程管理。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采购、跨区域调运、生产能力储备、进口组织、限量供应、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

创新产业应急链平稳运行机制。加强迂回通道、通用航空等应急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可替代运输方式能力。补齐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短板,完善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能力。在工业园区等生产制造设施、物流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功能设计中充分考虑产品生产、调运及原辅料供应保障等需要,确保紧急情况下物流通道畅通,增强相关制造产业链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快速恢复能力。

第五节提高国内国际双循环资源配置能力

密切国际贸易往来。研究制定铁路口岸建设扶持政策,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与欧亚班列共享共用,降低物流成本。拓展欧亚班列线路,延伸班列的覆盖区域。依托山西经纬通达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稳定开行中欧(中亚)班列和多式联运班列,构建多方位立体式开放体系,创新欧亚班列发展运营模式,继续完善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协调机制,加快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发展和保税功能落地,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完善陶瓷出口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全力争取怀仁军民航空港建设,积极发展航空物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群。以山西德润现代物流园为核心,整合市区内的物流资源,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和完善电商终端服务,增加冷链集装箱和智能云仓等服务,建设物流交易结算中心和快递、零担物流及农副产品集散分拨中心、区块链等共享中心。

专栏12-2朔州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

开发区山西炜洁德润集装箱、冷链综合物流园项目

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平台项目

右玉图远冷链物流园项目

应县农副产品及冷链仓储物流园项目

朔州市大运农贸冷链物流项目

应县枢纽型内陆港综合物流园区专用线工程

空港物流建设项目

朔州市粮食物流交易产业园区项目

山煤集团大峪口千万吨级煤炭储配运物流园区项目


第十三章保障措施


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对市场的预期导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提出的支撑体系,是对政府部门的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服务提供,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创优环境,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服务业与物流发展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市级服务业与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重要政策制定、重点项目推进的统筹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细化政策措施,科学组织推进。

第二节强化分工协作

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应在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协调下,以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为指导,建立分工明确、无缝对接、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要把实施服务业规划与编制行业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任务序列和目标时序安排工作,做到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加快形成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三节创优项目推进机制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过程做好要素配套、服务保障工作,推动规划落地见效。设立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专项。建立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做好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发挥重大项目在现代服务业与物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节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尽快建立适应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市服务业与物流发展实际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评估评价体系和年度进展报告制度,完善奖惩机制,推动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落实,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我市服务业与物流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文件由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读。


附件:
相关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