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企发202143

 


各县(市、区)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朔州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

为了贯彻落实《山西省中小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心印发《朔州市中小微企业“十四五”发展行动计划》,请遵照执行。

 

 

 

 

(此页无正文)

 

 

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2021621

 

 

 

 

 

 

 

                                                                

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2021621日印发      

(共印10份)

 

 

 

朔州市中小企业“十四五”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O二一年
                       

 

朔州市中小微企业"十四五“发展指南.......................................................................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2

一、“十三五”朔州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成就................................................................ 2

1.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

2.发展实力稳步提升.......................................................................................... 2

3.创业创新更具活力.......................................................................................... 3

4.企业素质不断增强.......................................................................................... 3

5.融资模式更加多元.......................................................................................... 4

6.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5

二、存在的问题........................................................................................................ 6

三、“十四五”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6

(一)发展机遇........................................................................................................ 7

(二)面临挑战........................................................................................................ 8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1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主要任务................................................................................... 13

一、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13

二、推进创业兴业,厚植竞争优势........................................................................... 14

三、壮大现代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15

四、扩大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 16

五、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17

六、注重人才培训,提高素质水平........................................................................... 18

第四章“十四五”发展专项行动..................................................................................... 19

一、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19

二、实施“大中小融通发展”专项行动.................................................................... 20

三、实施“精准服务”专项行动.............................................................................. 20

第五章  保障措施.......................................................................................................... 22

一、加强组织领导................................................................................................... 22

二、加大政策支持........................................................ 22

三、加强运行监测........................................................ 23

四、保护合法权益................................................................................................... 24

 

 

 


朔州市中小微企业“十四五”发展指南(2021-2025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十三五”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市坚持“稳煤促新,生态立市”战略,加快构建“2+7+N”产业体系,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获得了重大突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我市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的关键期。科学系统制定我市中小微企业“十四五”发展指南,确立“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手段,对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进而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行动计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和《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编制。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三五”朔州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小微企业发展出现了起伏,遇到了瓶颈。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抗击疫情影响,带领企业逐步摆脱困境,突破僵局,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全市中小微企业经济总量稳步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层次明显提升,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时期,我市全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常态化开展“三送”和“法律进企业”等活动,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惠及企业。不断健全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朔州市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帮扶措施》和《朔州市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意见》等一系列细化配套措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中小微企业日宣传活动、开办大讲堂、组织法规政策专题解读等多种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发展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总量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五年来,累计培育的“小升规”企业达到240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新培育小升规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为全市工业经济增添了新骨干。全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7,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被国家工信部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

3.创业创新更具活力

“十三五”时期,我市推动构建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新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7个,市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达到10个。高水平举办创客中国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大赛,2020年参赛项目达到7家,大赛影响力不断扩大。开展参赛项目服务行动,组织产融对接、科技服务、创业训练等专项活动,助力参赛企业项目落地。梯度培育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对升级双创基地负责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地运营管理水平。

4.企业素质不断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市着力改革培训方式和内容,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20多名优秀企业家参加的专题研修班。举办中小企业大讲堂,不断扩大高端培训受众面,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培训层次,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五年来,全市中小企业系统培训各类人员2500人次以上,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市把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作为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引导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多渠道参与境内外知名展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经贸活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融资模式更加多元

“十三五”时期,我市持续深化“政银企保”合作,完善客户推介机制,对接银行授信融资,截至2020年底,共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客户200家。通过加强担保支持,解决融资贵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给予业务补助,促进     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担保贷款,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截至2020年,全市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达   16家,对7家规范化股改企业给予奖励。五年来,新增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6.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十三五”时期,我市不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精准服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整合服务资源,打造服务超市,截至2020年底,全省省级示范平台达到6家。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活动300次。加强服务对接,常态化搭建服务机构资源与中小企业需求撮合对接的平台。成功组织参与“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对接活动”,开展典型企业三年服务计划,选取了一批典型企业,集聚优质服务资源,精准对接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市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和压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企业整体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扭转,突出表现在:

一是发展质量不高。我市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个体工商户户数、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等在全省排名靠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而且,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主要依靠投入、高能耗和低成本、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地位,不适合走“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之路。

二是要素供给不畅。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包括信贷、土地、技术、人才、原材料等各方面生产要素制约,融资难、用地难、技术瓶颈、人才不足、原材料趋紧等问题,造成中小微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进而增大了中小企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难度。

三是转型动力不强。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低水平重复阶段,核心技术匮乏,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抗风险能力差,再加上管理落后,缺乏远景规划,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难度比较大,很难有序实现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

四是对外交流不足。我市中小企业资源依赖性强,市场范围狭窄,对外竞争力不强,产品以贴牌出口和初级品销售为主,外向投资建设少,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与外地企业协作有限,合作领域还不够广泛,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力度不大。

三、“十四五”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市中小企业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内外风险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机遇。

制度红利不断释放。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加快构建完善的财税、金融、社保、公共服务等政策扶持体系,为我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

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需求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成长创造了新市场。与此同时,随着“双循环战略”推进,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和布局有着积极意义,也给我市中小微企业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了新机遇。

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重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催生出大量的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或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新产业、新模式的产生,给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二)面临挑战

当前,世界发展环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进入外部环境剧变的风险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我市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挑战前所未遇。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当前,多种影响叠加,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地缘政治风险明显上升,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面临冲击,全球贸易失速,我国外需萎缩,出口持续承压,我市中小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

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变数,也对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

总体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省委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要求,以中小微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发挥中小企业在“2+7+N”产业体系中延链、补链、强链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努力为全市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业兴业原则。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推动创业兴业作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就业的一项基本遵循。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扩大规模质量,增加就业,保障民生,稳定经济社会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原则。聚焦“六新”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强化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实现中小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3.坚持转型发展原则。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将“专精特新”发展作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形成一大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使我市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

4.坚持开放合作原则。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有效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企业产业合作,深化京津冀协作,引进先进技术、资金、管理和高素质人才,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继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商事、财税和金融等领域获得显著成效,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经营环境更加公平,对外合作更加务实,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平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十四五”末,全市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达到20家以上,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就业扩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全市中小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规模实力明显增强,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

——企业素质实现新突破。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经济结构,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十四五”末,规上工业企业突破7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1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户以上;股份制改造企业30户;完成不少于500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和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

——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围绕全市“2+7+N”产业体系布局,聚焦“六新”,集聚先进生产要素,以新型产业化和产业新兴化抢占制高点,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到2020年,按照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标准,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小微企业产业集群5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双创”水平获得新提升。坚持创新创业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幅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有机融合、市内外资源深度融汇的创新创业格局,到“十四五”末,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3家,双创基地达到20个,吸纳入驻小微企业600家。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主要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中小企业质量效益,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改善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开放合作,强化服务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力争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一、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创造最佳政策环境。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工作,针对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完善实施和配套措施。继续常态化组织送政策、送专家、送服务“三送”活动和“法律进企业”等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解读与利用支持。

营造最优竞争环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投资审批等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缩减政府审批范围,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为中小企业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推动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企业松绑减负。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最畅要素环境。加强要素科学供给,对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和节能减排政策的中小企业,定向施策、定点帮扶,从水、电、气、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二、推进创业兴业,厚植竞争优势

积极扶持初创企业。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为初创企业和创业人员全方位服务。针对初创企业面临的问题,开展企业与相关机构服务对接活动,重点加强对初创期小微企业融资、技术和创业创新载体的服务支持。利用各类创业创新培训资源,开发针对初创小微企业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初创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双创基地培育。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园区、楼宇,开展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梯度建设,为创业主体获得生产经营场所提供便利。强化综合服务载体,为中小企业创业兴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继续引导、培育更多的省级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推动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分类推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通过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培育3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筛选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建立完善重点培育企业库,重点帮扶、指导、服务,助推企业达到规模以上并纳入统计部门联网直报。鼓励小微工业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上规入统。加大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度,推动新开工(投产)项目上规升级,并享受“小升规”企业相关奖励政策;积极引导现有以工业行业为主的限(资)上企业转入规上工业企业,大力培育引导以其他行业为主导行业的限(资)上企业向以工业行业为主导行业的规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入规后视同“小升规”企业,享受“小升规”企业相关奖励政策。

三、壮大现代产业,推动转型升级 

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重点领域行业,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10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户。

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传统产业引入创新要素,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新产业或传统产业的新业态。为传统产业引入智能管理、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推动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聚焦“2+7+N”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重点在强链、补链、建链、延链、提链上下功夫,逐步实现中小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集约化发展格局。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以市场拉动、协同协作为核心,以构建品牌优势、特色优势、协作优势为目标,加快培育功能互补、协作有序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重点要把小杂粮、乳品、畜禽深加工、陶瓷、装备制造、固废综合利用、新能源、建材、电子信息等行业作为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支柱产业,加强引导,大力扶持,提高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使之在3-5年内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

四、扩大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

融入新格局。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打造环渤海经济圈为契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层次。继续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建设,选择好项目承接主体,利用综合成本优势、产业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配套产业转移。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广交会、上海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津洽会、中部六省博览会等会展,增进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激励晋利糖果、尊屹陶瓷、右玉图远、鑫霏农业、晋坤矿产品、三元炭素等外贸型企业扩大出口份额,开拓新兴市场。

打造新优势。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一流化环境,让来朔投资者盈利,打响招商引资朔州名片。组织企业与长三角、晋商晋才以及央企、知名民企、跨国公司开展常态化合作交流,探索建立“一带一路”特色产业合作区。深入参与塞上长城国际旅游节、以陶瓷为主的工业品交易会、以羔羊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亚洲粉煤灰大会“一节三会”,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参展形式,不断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强化对外贸型企业的业务指导,提升通关效率,降费减负,让外贸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

五、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引导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中小企业规范化改制行动计划,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进入省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重点扶持,加速推动企业上市挂牌。

助推企业直接融资。构建企业上市挂牌推进机制,建立企业上市挂牌直通车制度,建立“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落实财政对挂牌上市企业的资金奖励政策。

深化“政银企保”合作。完善中小微企业客户推介机制,积极推进“融入式”合作,召开多场次、多层次的金融产品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畅通政银企保合作渠道。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国家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优惠政策,对为中小微企业担保服务工作业绩突出、管理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主动服务,争取国家中小微企业担保补助资金。

六、注重人才培育,提高素质水平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断提升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倡导企业家诚信守法,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培育企业家的国际视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适时调整全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依托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组织举办董事长研修班,组织我市企业家参加工信部举办的领军人才班,培育一支具有市场意识、创新理念、开放视野、“工匠”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强化企业人才培育。依托国内著名大学和相应学科的领军高校,指导各市组织举办高管培训班,培育一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依托省市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业培训机构,组织举办相应专业专题培训班,培育一批专业型、技能型、工匠型人才。

 

第四章“十四五”发展专项行动

一、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我市中小微企业,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助力我市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赋能中小企业产品推广。依托相关专业机构,打造线上线下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产品体验中心。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和品牌推广,聚焦现阶段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商(传统电商、直播电商、网红定制)、品牌私域运营、营销数据监控及分析、广告创意及投放策略等方面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将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与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相结合,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从企业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品牌培育、数字化云设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等方面开展提出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赋能中小企业培训服务活动。加强面对中小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运用“政策直播间”、“企业微课”、银河培训工程等渠道,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人才培训,培育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二、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行动

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等方面精准对接,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模式。鼓励大中小企业相互间补链、延链、强链,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发展,为大企业协作配套,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创建“双创”特色载体。依托特色载体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支持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在资本、品牌和产供销体系方面的优势,打造有特色的孵化载体,开放共享资源和能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创新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赢格局。

三、实施“精准服务”专项行动

坚持政策性扶持、市场化引导、社会化服务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法律、金融、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帮扶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减少试错成本、加速转型发展,共同营造帮扶中小企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构建精准服务库。联合工信部门、统计部门,充分利用统计部门法人单位名录库,对规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完善规下工业企业基础信息库,逐步形成大中小接续、强中弱梯次培育体系服务库,监测企业运行动态,及时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更新完善,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入企服务。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资源、送效率、送环境、送市场”服务活动,聚焦享受政策、配套资源、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拓展市场等重点,引进省内有资质服务团队,提供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

开展市场开拓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展示平台,组织企业展示和推销特色产品、进行网上洽谈、在线签约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支持企业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各类线下大型展会,推进与我市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超、优质营销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品牌营销、产品销售。

支持创业创新。组织企业参加创客中国大赛和全国双创活动周,推动项目落地和投融资对接,优化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环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组织机构、工作队伍和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县区(市)要加快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县区(市)、市直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考核督导机制,把中小微企业发展考核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重要举措,以考核促进政策落实,形成奖惩激励机制。建立规划推进评价机制,对规划落实、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评估。

二、加大政策支持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强化政策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鼓励扶持政策。促进科技、教育、财政、投资、土地、税收、人才、产业、金融、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形成目标一致、协作配合的政策合力。加强督促检查,协助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法律法规落地见效。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到“十四五”末市级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扩大到1亿元。各县区()财政要安排相应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年度增长的长效机制。

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完善预算预留、消除门槛、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

、加强运行监测

完善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构建市、县“两级联动”的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强化运行监测和信息报送,提高监测数据报送质量,强化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提高统计监测分析水平。创新运行监测方式,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对全市中小企业实施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