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朔州市各级各部门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实施了“一把手亲自抓、一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切需求财政优先保障”的“三个一”工程,打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翻身战。

一年来,市县两级共召开16次常委会、35次常务会、26次专题会研究推进营商环境工作,集中梳理发布751项涉及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市委7名常委分头领题进行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形成12个专题调研报告,梳理出五大类23个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提出14条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措施,全方位进行整改提高。2023年1—11月,我市民间投资增速全省第1,经营主体增速全省第2,新登记企业占比全省第2,千人拥有企业同比增速全省第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2,直接利用外资额全省第3。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在主题教育中,市委把破坏营商环境作为反面典型案例解剖,对营商环境政治监督54个反馈问题、70个“两不一欠”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整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纪检部门开展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纪律作风大整治,组织部门开展了机关效能大提升,宣传部门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宣传。人民日报、人民网、山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35次刊登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一、把基础做实

坚持营商五大环境全方位改善、一体化推进。在法治环境方面。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办法》,废止18件涉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审结案件161件,“活封”“活扣”为企业释放资金2.8亿元。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市中院审理裁定了中能电建二公司破产案件,实现了破产案件零的突破。在政务环境方面。市县两级财政优先保障,投资改建市本级、右玉、山阴、平鲁、城区共5个政务服务中心,全市68个乡镇、街道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1041个村(社区)设置了代办点,7×24小时自助服务超市全部建成运行。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为企业减税降费、退税缓费8.43亿元。5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享受优惠电价1.2亿元。在信用环境方面。制定《朔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填补全省市场监管领域标准空白。探索“晋陕蒙-朔榆鄂”三省三市跨区域新型监管,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登载。建成守信践诺联合奖惩系统,实施联合奖惩59件。开展“两不一欠”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部署的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无分歧欠款清偿率100%。在人文环境方面。针对交通短板,朔州滋润机场通航,怀仁、山阴、应县高铁通车,集大原高铁朔州段2024年将全线通车。农村“四好”公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投资完成率全省第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2。成功承办第十六届省运会。总投资16亿元的朔州大医院开诊运营,已与北京协和医院全面合作。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全覆盖。在要素保障环境方面。强化金融支持,为717个纳税信用良好企业投放贷款19.37亿元。建立项目各环节梯度推进工作机制,按照“春季开春即开工”“夏季项目攻坚战”“秋季项目大决战”“冬季项目对标战”四大阶段有效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集团朔州5GW单晶硅项目落地平鲁开发区,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62天,跑出我省项目审批最快速度。

二、把改革做深

行政审批实现大集成。在环评、水保等审批上,采取“打捆审批”“跨行业打捆审批”“跨地市联合审批”等方式,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最大压幅达82.5%,被省生态环境厅列入全省典型做法案例。全省首个通过跨地市联合审批取得神头泉域水资源影响评价行政许可的项目,开创我省跨地市项目审批的先河。“12345”热线实现大整合。在整合15条政务热线基础上,又在全省率先完成与110报警服务平台的高效对接联动。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大提速。开辟省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容缺受理”服务,项目进场“即来即办”、中标公示“即评即发”。运用“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实现项目交易“最多跑一次”。精准分析研判交易用时,最大化提高平台资源利用率和交易效率。我市荣获全国“2022-2023年度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成果奖”。市场监管模式实现大改进。推行“沙箱监管引领、包容审慎监管嵌入、触发监管托底”的“三位一体”锥型立体监管模式。我市信用监管创新经验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选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同时被《中国企业信用年鉴(2023卷)》收录,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13个地级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典型案例。在刚刚揭晓的首届全国100个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中,朔州创优“四维”信用监管,成为全省4个上榜案例之一。

三、把工作做细

针对朔州市3.0版改革措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实施方案)相对笼统,针对性、操作性不够强的问题,进一步具体细化改革举措,新修订了《朔州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若干措施》,确定41项具体举措。针对群众办事不方便、停车难等问题,结合半拉子工程整治,市政府投资易地改建了“政务服务综合体”,新政务服务大厅总面积达2.9万平方米,实现单位应驻尽驻、事项应进尽进。新的政务服务中心成了网红打卡地。针对政务数据共享难问题,政府投资了1.5亿元,54个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全部迁移上云,51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市县两级政务数据目录总数达1.68万条,资源挂载1.1万条,打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回流、直达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