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朔州市委会:

贵处提出的《关于实施“特”“优”战略全方位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特”“优”方向,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建设 “六大基地”, 打造肉羊、奶源、牧草、玉米、杂粮、蔬果“六大”优质生产基地,培育肉业、乳品、粮油、蔬果“四大”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农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有机旱作农业取得新突破

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来抓,高位推动、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实施“特”“优”战略,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创建千亩以上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区8个,市级示范基地18个,建立科研基地3000余亩,探索出渗水地膜穴播谷子、盐碱地水稻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10多项,初步形成高蛋白玉米、优质杂粮、经济作物、优质牧草4个百万亩生产基地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面积380万亩。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培育、推介等行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172个,圳品15个,获得平鲁红山荞麦、怀仁绿豆、山阴谷子、朔州杂4个“国”字头品牌。

二、耕地质量提升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设施农业3900亩,蔬菜播种面积30.8万亩,总产量101.9万吨。以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市为冷凉菜主产区,新发展夏秋冷凉蔬菜基地3万亩。严格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弃种撂荒。202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3.47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2.8万亩,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开展农业投入品量化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20万亩,覆盖率超90%以上。认真落实中央财政补贴资金8873.5万元,202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0.7万千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2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3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高度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886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8家(国家级3家,省级53家),超亿元企业2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5个。肉羊、奶源、牧草、玉米、杂粮、蔬果“六大”优质基地初具规模,肉、乳、粮、蔬“四大”全产业链渐成体系,肉类、乳品、杂粮加工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2022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390.1亿元,增长35.1%。孕育出的“右玉羊肉”、“怀仁羔羊肉”、平鲁区“红山荞麦”等9个农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还有古城乳业、大材地、朔美引羊、祥和岭上、梨花春、晋之坊、晋利糖果、醇膳、帅林、图远香葱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

四、粮食生产能力取得新提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粮食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约250万亩,占61%;以燕麦、荞麦、谷子、高粱、豆类为主的小杂粮130万亩左右,占32%;马铃薯30万亩左右,占7%,形成粮、经、饲作物协同发展的“三元结构”。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25亿斤以上,其中,玉米21亿左右、小杂粮3亿斤左右、马铃薯1亿斤左右等。2022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413.17万亩,总产量25.36亿斤,亩产量 613.7斤,双双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797公斤,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朔城区、应县、山阴县为全国产粮大县,怀仁市为全省产粮县。五、草业奶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15年以来,抓住国家草牧业试验试点和粮改饲的政策机遇,按照“好草养好畜,好畜产好肉、产好奶”的发展思路,以粮改饲、苜蓿行动为主抓手,大力发展草业,实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养殖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共赢。全市种植牧草95万亩,饲草总产量180多万吨,先后建成省草业联盟、饲草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建设北方奶业大省奶源基地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发展现代化奶牛场128座,有古城、雅士利2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日产生鲜奶1500 吨,占全省的70%,成年母牛平均单产9吨以上,脂率、乳蛋白率均于国家标准,成为全国重要的奶源基地。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市政府农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