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服务(技术)中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再夺粮食丰收意义重大。今年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态势,防控任务艰巨。根据《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和《2021年山西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21年朔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请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朔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3月19日

  

2021年朔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因素,防控农作物病虫危害是减灾保丰收的关键举措。为扎实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1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和市气象台气候趋势预测,结合部省2021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和近年来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环境、病虫害发生态势等综合因素分析,预计2021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总体上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全市病虫草鼠发生面积460---500万亩次左右。

  其中:蚜虫、双斑萤叶甲、玉米红蜘蛛、玉米大(小)斑病、小菜蛾、粟叶甲、马铃薯晚疫病、蓟马、草地螟等病虫呈中等偏重发生;土蝗、二代粘虫、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谷子白发病、豆芫菁、谷瘟病等病虫为中等发生;一代玉米螟、粟灰螟、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茎基腐等病虫为轻度发生。

  1、暴发性害虫:预计以草地螟、土蝗、二代粘虫为主的暴发性害虫全市发生面积将达到50-60万亩(次)。其中草地螟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草地螟去年在我市怀仁市苜蓿地发生,虽然发生面积不大,但为害严重,加之周边省、市越冬代虫源高于历年,外地虫源迁入我市概率较大,在苜蓿地和玉米田有局部偏重发生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土蝗为中等发生,部分丘陵地区为偏重发生;二代粘虫中等发生。

  2、玉米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20-250万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为轻发生、二代为中等发生;玉米红蜘蛛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玉米大(小)斑病为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为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市等县(市、区);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沿河灌区及下湿滩地中等发生;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茎基腐病在玉米主产区轻度发生;双斑萤叶甲在我市各县(市、区)玉米主产区均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根据部、省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南部夏玉米种植区偏轻发生,中、北部零星发生,见虫面积 1.3 万亩次,见虫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我市去年未监测到成虫及幼虫,今年继续利用所有监测设备及技术手段,重点关注该害虫的发生动态。

  3、马铃薯病虫:预计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总面积30--40万亩(次)。其中:蛴螬、豆芫菁为中等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早熟品种为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 28星瓢虫、蚜虫、双斑萤叶甲等害虫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4、杂粮病虫:预计发生面积约80-100万亩(次)。其中:粟灰螟轻发生,豆荚螟、红蜘蛛、锈病、谷子白发病、黑穗病、粟叶甲、豆类蚜虫、谷瘟病中等发生。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山西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通过采取各种防控措施,确保玉米、马铃薯、杂粮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马铃薯、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三大防控战役,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一)打好玉米重大虫害防控阻击战

  草地贪夜蛾:进一步强化我市山阴县、怀仁市承担的纵贯南北监控线重点监测诱杀迁入虫源,防控幼虫危害,最大限度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安全。粘虫:重点防控二代黏虫在玉米种植区为害,各县区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灯下外来蛾量,抓住幼虫三龄暴食前关键期,突出抓好玉米产区高密度点片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危害。

  玉米螟:坚持压前控后,重点做好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压低田间虫量,减轻后期发生程度和防治难度。草地螟:以怀仁市、山阴县、右玉县苜蓿主产区周边玉米为重点,加强成虫监测,以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结合生态调控、理化诱控,最大限度降低危害。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联防联控与统防统治,严防农田大面积危害。

  (二)打好杂粮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粟叶甲:以山阴县、朔城区等地谷子产区为重点,以消灭越冬代成虫为主,抓住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粟灰螟:在谷子主产区,以加强监测预警为基础,前期通过农业及理化诱控措施,减少虫源基数。谷子拔节期触杀卵及初孵幼虫,防止幼虫蛀茎为害,当发现枯心株立即拔除。谷子白发病:以谷子主产区连作田块为重点,抓住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种子包衣,以及拔节至孕穗期拔除销毁病株三个关键防控措施。

  (三)打好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战

  马铃薯晚疫病:以高寒冷凉地带的平鲁区、右玉县为重点,严把种薯、田管、预防和控制“四个关口”,在播种期、生长期、贮藏期加强监测,应用农业措施、科学用药,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此外,加强蝗虫隐患排查,在采取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防治。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制度,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市、县两级植保机构要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过渡带、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适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重大虫情当日即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同时,组织粮食主产县全面加强大田普查,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加力推进统防统治。各地要积极创建和申报“统防统治百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发展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各地要积极创建和申报“绿色防控示范县”,加强高标准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示范基地建设,尝试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零农药使用”试验示范;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结合省厅安排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组织宣传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落实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责任机制,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资金支持。各地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积极申请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中旬,制定印发《2021年朔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各县区3月底以前,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局。

  (二)及时动员部署。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印发通知、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及时动员部署防控工作。6月底7月初,结合2021年全市病虫防控培训,开展大秋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及时安排部署好防控工作。

  (三)准确会商趋势。玉米病虫、暴发性害虫、杂粮作物病虫发生关键期,分别组织专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会商全市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严格信息报送。6~9月实行草地贪夜蛾6~8月实行蝗虫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加强督查指导。5月中旬~10月中旬,结合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督导,分别组派工作组深入一线,督导各县区重大病虫防控。

 

  附件:1.2021年朔州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2.2021年朔州市蝗虫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1

 

  2021年朔州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草地贪夜蛾是跨国界、远距离迁飞的重大害虫。按照农业农村部强化“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的要求,我省实施“三横一纵”监控阻截线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加强监测预警

  按照统一方法,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开展大区联合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以玉米为重点,定点定人定田,加强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掌握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确保不因监测预报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

  二、实施“三横一纵”监控阻截线布控

  其中在南部省界线附近,建设南部省界阻截线,重点监测诱杀黄河以南迁入虫源,控制当地危害,压低迁出虫源,减轻后续防线压力;以农业农村部设立的“长城防线”为基础,加密山西中部沿线监测防控带,以进一步减少虫口数量迁出,降低东北和西北发生危害风险;在北部省界线附近,建设北部省界阻截线,作为草地贪夜蛾途经我省向蒙东、东北迁出的最后一道防线,尽可能地诱杀成虫、防控幼虫,减少迁出虫源;以汾河沿线为基础,建设纵贯南北监控线,该防线贯穿我省二代、三代粘虫等重大病虫主要常发区,以及草地贪夜蛾上年发生区,重点诱杀迁入虫源,防控幼虫危害,最大限度保障我省粮食生产安全。

  三、优化技术措施

  一是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生物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三是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附件2

  2021年朔州市蝗虫防控技术要点

  各地要按照主动预防、分类施策、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全面排查蝗情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对高密度发生区实施化学应急防治,对中低密度发生区实施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

  一、全面排查蝗情隐患。东亚飞蝗以运城市沿黄河的芮城、平陆、永济、河津、临猗、万荣等6县市黄河滩涂地、三门峡库区、涑水河沿岸低洼荒滩以及伍姓湖湖泊区为重点,土蝗以大同市火山群周边,朔州市洪涛山、金沙滩沿线以及忻州市滹沱河沿岸的丘陵农牧交错区和退耕还林还草区为重点。加强系统监测和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发生分布情况,确保不因监测不到位出现重大蝗情隐患。

  二、大力推进可持续治理。在飞蝗每平方米0.5头、土蝗每平方米5头以下中低密度发生区,继续推进植被改良、水位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改造蝗区,尤其是湖库水源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防治措施,持续将蝗虫控制在低密度水平。

  三、提前储备应急防控物资。按照应急防控需要,及早购置储备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应急防控对路药剂和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加农炮等高效植保机械,并提早完成对现有植保机械的检修和保养。

  四、科学实施化学防治。对排查发现的高密度点片发生区,及时选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农药开展防控。对飞蝗发生密度每平方米10头以上、土蝗每平方米30头以上高密度发生区,及时采用飞机、植保无人机或大型施药器械实施应急防治,防止暴发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