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市玉米种植面积、总产分别稳定在230万亩、20亿斤左右,用56%的粮田面积获得了80%左右的粮食总产。据气象部门气候趋势预测,今年我市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可能出现局部洪涝和阶段性干旱,对玉米生产将产生一定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科学指导生产,现提出2021年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一、选用良种 

  科学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熟期合理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收宜选用熟期适宜、抗病性(尤其是抗茎腐病与穗粒腐病)强、籽粒脱水快的玉米品种。种植青贮玉米应选用生育期适宜、生物产量高、青贮品质好、抗逆抗倒的优质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种植鲜食玉米应选择市场对路、穗型好、适口性好、抗逆高产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的发芽率,选用优质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 

  二、科学整地 

  我市去年秋冬季雨雪整体偏少,预计今年春季中后期可能出现短时的低温雨雪或倒春寒天气,对玉米播种和出苗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结合当地土壤墒情和气象条件,及早备耕整地,尽量创造有利于播种的条件。对已进行过秋季整地的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及时旋耕镇压;对未进行过秋季整地的田块,可采取旋耕、镇压连续作业方式进行整地;对应离田而未离田的秸秆,化冻前加快秸秆粉碎还田或者离田进度;对墒情较差、刮风频繁的干旱田块,尽量少动土少失墒,采取浅旋耕或免耕方式播种。 

  三、适期播种 

  一是根据气温、土壤墒情、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管理水平等确定最佳播期,在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开始播种。我市适宜于4月下旬5月初播种,平鲁区和右玉县适宜于5月上中旬播种。二是通过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通过镇压提墒、探墒播种等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三是对墒情适宜且土壤状况、地温达到播种条件的地块,适时早播、抢播。对干旱田块,采用地膜覆盖、探墒播种、膜下滴灌等抗旱节水技术进行播种。如适播期内仍难以达到播种标准,及时改种早熟品种,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四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条件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籽粒玉米一般地块亩保苗40004500株,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田可适当增加密度;鲜食玉米一般亩保苗30003500株。 

  四、加强管理 

  1.田间管理。播后苗前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并加强苗期管理,提高群体整齐度,促进根系早发和植株健壮生长,打好前期基础。综合运用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中耕培土、增施钾肥、去除弱小空株、化学调控等技术措施,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发挥群体生产潜力,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要注意玉米生育中后期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干旱、涝害、风灾、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威胁,及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2.肥水管理。化肥施用与秸秆还田、土壤深松、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措施结合使用,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一般将氮肥总量的30%40%作为底肥、60%70%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做基肥。高产地块和缺锌地块增施锌肥,地膜覆盖玉米在施底肥时建议选用缓控释肥料。基肥、追肥施肥深度要分别达到1520厘米、510厘米。氮肥施用量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养分条件、土壤墒情和目标产量等确定:亩产500公斤水平以下地块亩施纯氮57公斤,全部用作基肥;亩产500600公斤水平地块亩施纯氮79公斤,其中基施34公斤、追施46公斤;亩产600700公斤水平地块亩施纯氮1114公斤,其中基施46公斤、追施78公斤;亩产8001000公斤水平地块亩施纯氮1518公斤,其中基施67公斤、追施911公斤。有条件的每亩配合施用有机肥12002500公斤,全部作基肥。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植株长势,确保玉米吐丝授粉、灌浆等关键阶段不脱肥。 

  3.绿色防控。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要在选择抗病虫品种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治药剂储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要突出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积极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要以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和玉米大斑病“三虫一病”为重点,紧抓农业措施,大力推进高效植保机械防治。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要进一步强化以南部省界阻截线、长城防线加密阻截线、北部省界阻截线和纵贯南北监控线为主体的“三横一纵监控阻截线”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对粘虫的防治,一代以晋南麦区为重点,二代以中北部玉米种植区为重点,三代以中南部玉米种植区为重点,尤其要加强下湿地、杂草较多、播种偏晚的受害较重田块的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灯下外来蛾量,抓住幼虫三龄暴食前关键期,突出抓好玉米产区高密度点片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危害。对玉米螟的防治,要坚持压前控后,重点做好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压低田间虫量,减轻后期发生程度和防治难度。对玉米叶斑类病害的防治,要综合采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预防,发病时在心叶末期用药,褐斑病重发区在810叶期用药为宜。 

  五、适时机械收获 

  当田间玉米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籽粒乳线处于基部并消失时进行机械收获,收获果穗后要及时晾晒防霉变。提倡采取机械直收籽粒,在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时收获并及时烘干,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