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栋代表:
您在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传统产 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建议》已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 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 要求,以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大会为契机,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形成以应用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数字”支撑。
一、发展基础
我市数据中心建设已经起步,全市共规划推进北方能源 和碳计算中心、朔州市区域能源数据中心项目、右玉晋西北 云数据中心一体项目等7个数据中心,目前4个已建成并运 营,分别为朔州市政务云平台、山西北方北斗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大数据中心、朔州市能源大数据中心、朔州移动通信综合楼配套建设项目,3个正在有序建设中。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不够。我市政务信息系统之间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割裂, 数据之间无法有效共享,“信息孤岛”没有完全打破,严重制约了数据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价值挖掘。
(二)数据资源应用领域不广。多数部门只重视数据的 简单存储,少数部门对自身业务数据、社会资源数据、互联 网数据进行了初步整合开发,但整体来看,大多数部门尚未 做到以数据分析应用结果全面辅助业务决策,数据分割、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普遍。
(三)企业对产业数字化不够重视。我市工业企业没有 充分认识到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性,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需求不强、积极性不高。
(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不强。大数据需要从底层芯片 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分析软件等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我市信息技术产业薄弱,大数据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系列规模,产学研用各环节协作亟待加强。
(五)缺乏数据科学人才。我市缺乏大数据科研机构和 技术储备,薪酬、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没有突出优势,信息 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掌握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发展思路
(一)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建设用地向发展数字经济倾 斜力度,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省“数字中国”“数字转型” 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支持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政策保障。
(二)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和带动 作用,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等方 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发挥信贷资金支撑作用,积极 吸纳社会资本,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引进外来投资。紧盯省 “数字转型”重点支持方向,积极争取省级政策资金支持, 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三)强化人才保障。用好各项人才政策,积极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我市人才资源和人才成本优势,着力落实省、市各项政策,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大力培养产业数字化转型科研创新、技术推广人才和企业带头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数字技术企业共同成立“大数据人才”学院;制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校和数字技术企业重点培养产业与数字技术多学科交叉人才;激发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在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促进人才培育体系的形成。加强与山西工学院、朔州师专、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朔州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的合作共建,推动校城深度融合,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
(四)突出平台支撑。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和平台思维, 聚焦产业发展,明确平台建设方向,以平台建设促进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围绕智能矿山、智慧能源、智慧医疗、 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打造一批集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群体共享式消费、个性化定制服务 消费等一体化的服务型平台。围绕集聚区域产业集群企业打 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特色公共服务平台等,构建双向开放平台体系。
(五)突出园区支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算力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数字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发挥园区载体和产业集聚的作用,合理配置园区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逐步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带动作用,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创新扶持,深入实施品牌 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园区载体支撑。
(六)突出企业带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支 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企业创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高新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着力培育名牌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七)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媒体渠道, 宣传展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进展、新成效等,积极推广优秀建设案例、经验和模式,提高市民认知度和参与度,促进市民信息素养提升,形成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此项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