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回眸过去,许多变化铢积寸累,一份份亮丽的“生态成绩单”引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居民微信朋友圈纷纷转发朔州美景。塞外朔州,山川壮美,天蓝水绿,钟灵毓秀,处处铺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天澄净——朔州市委、市政府带领朔州市上下勠力同心治污攻坚,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涉煤企业和臭氧污染等专项整治,推进工业企业低效治理设施全面升级提效,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3年,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4,优良天数为296天,优良天数比例81.1%,山西省排名第二。2024年1—4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9,同比下降2.0%,山西省排名第二,PM2.5平均浓度为40μg/m³,同比下降4.8%;PM10平均浓度为83μg/m³,同比下降15.3%。

水安澜——聚焦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朔州市开展黄河流域“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实施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023年,朔州市个国考断面中,2个为Ⅱ类、2个为Ⅲ类;9个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88.9%,无劣Ⅴ类断面。2024年1—4月,4个国考断面,2个断面为Ⅱ类,2个断面为Ⅲ类。9个省考断面,1个为Ⅱ类,3个断面为Ⅲ类,1个断面为Ⅵ类,3个断面为Ⅴ类,1个面断流无数据。

山披绿——右玉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平鲁区、朔城区和怀仁市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阴县桑干河湿地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鸟欢唱——朔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朔州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天鹅、鸿雁等野生候鸟纷纷在朔州“落户安家”、繁衍生息,每年仅在神头泉栖息和越冬的候鸟数量达7000多只,彰显了新时代朔州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朔州生态环境人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践行“两山”理论,在青山绿水间不断前进,在奋斗中开新局,全力以赴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让秀美山川焕发新颜,让绿色发展充满活力,共同唱响一首铿锵有力的生态环境之歌。

朔州蓝 擘画青天底色美颜值

微风轻拂白云飘,蓝天映衬处处景,这是朔州天空的自有“气质”,也是朔州大气环境治理最“直白”的成果。

2020年以来,朔州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今“朔州蓝”时不时刷屏,“水晶天”已是大家朋友圈里的“常客”。这离不开聚焦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聚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朔州突出顶层设计,每年制定下发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重点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专项工作方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狠抓工业、扬尘、移动源和面源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源精细化管控。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加强统筹调度、形势研判,制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统筹推进落实。

构建智慧环保监管体系。朔州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到大气环境精细化管控工作中,着力构建智慧立体环保监管体系,有效破解分散式固定污染源监管难、偶发性面源污染事件处置不够迅速的现实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平台集成了大气污染源监管清单、涉气污染事件及地理数据等信息,发现异常可迅速调集巡查力量,对疑似污染隐患进行拍照取证、上传系统,及时交办责任单位开展涉气问题核查处置,统筹网格力量进行复查评价与长效管理,形成从隐患识别到风险预警、交办问题、落实整改、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事项统一纳入调度指挥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行业督导、网格巡查多元力量调派要求,狠抓空气污染位置、强度的常态化分析研判,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坚持“日常巡查+突击检查+自查自改”同步推进,实行大气环境事件处置绩效排名与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降。每年的夏秋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是朔州臭氧污染高发季。2020年以来,朔州每年出台臭氧污染治理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明晰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技术路线,分类施策、重点攻坚、逐步推进,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降。朔州市已形成市级领导指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逐级响应的快速调度响应体系,部门之间逐步形成会商研判—应急响应—措施落实—现场督导—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

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对朔州市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进行走航监测,对涉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重点行业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情况排查工作,建成区27家中石化加油站全部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开展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取缔露天烧烤。

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成立市长为组长,分管住建、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市、区)长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职责,明确了治理任务和治理标准,重点对建筑施工、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堆场扬尘、工业扬尘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

开展涉煤企业专项整治。全面检查煤矿、洗煤厂等涉煤企业,规范涉煤企业污染防治措施。朔州市42家煤炭集运站已建成全封闭煤棚26家,新增开工7家,共计投资约9亿元,工程完工后预计每年减少颗粒物排放7000余吨,剩余9家协调解决土地手续等历史遗留问题。

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开展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朔州市4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中除1家停产外,其余3家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围绕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联网、达标排放等方面对朔州市4家集中供热企业下达整治任务,全部按期完成。

推广新能源运输车辆替代。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已更换内部倒运新能源车辆11辆、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3台;华电朔州热电分公司第三方运输单位更换30台新能源灰渣运输车辆;新增100台三一新能源重卡交付使用。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协同发力。推进零碳技术发展、低碳企业建设、近零碳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双碳”专项行动,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探索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机制,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旭表示,接下来,将紧紧围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双碳”工作,全面推进各类大气污染源对标对表提升治理,推进各项大气污染物减排,持续擦亮“朔州蓝”这张名片。

桑干清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水绕城,如诗如画,朔州是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

生态之手拨动治理琴弦,使桑干河成为展现城市美丽形象的“绿轴线”,以唯美的姿态流淌着天人合一的赞歌,这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完美契合。

桑干河朔州段全长178公里,是朔州的“母亲河”,一度也曾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态受损。近年来,朔州市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践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治水新路。对大到关乎生态高质量发展标杆的桑干河治理,小至每一条支流、每一个入河排污口的管理、每一家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朔州市都逐一给出了行动路线图。

桑干河的蜕变是朔州水环境治理的缩影,朔州严格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的决策部署,始终以最大的决心、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上下协同、综合施策,以河(湖)长制为依托,聚焦群众身边突出问题,建设更舒适的水环境、更优质的水资源、更丰富的水生态,谱写让市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位于朔州市区的七里河是一条流淌着“幸福”的河流,市民张先生正陪着儿子在七里河公园荡秋千。他说:“我家就住在七里河附近的民福小区,这边生态特别好,有山有水,满目青翠,儿子很喜欢在这里玩。”七里河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水岸空间,助力流域产业兴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成为朔州市区具有“小而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独特气质的幸福河。

治水“密码”:让“面子”更亮、让“里子”更实。

良好的水环境质量让朔州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幸福。朔州作为一座中小型城市,又有哪些水环境治理的“绿色密码”?

让“面子”更亮,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印发实施朔州市水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等系列治水方案,持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污染源水环境监管,通过改善提升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不断巩固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成效。采取技术攻关指导、下沉帮扶和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以及多方协调、强力督导等攻坚措施。

让“里子”更实,持续加大河流一体化综合治理。桑干河是海河永定河流域上游生态补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以来,朔州市启动了桑干河流域一体化综合治理工程,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实现长治久清。现在,水清岸绿的“最美河湾”跃然眼前。

在朔州市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型机械和工人师傅们进行北岸绿化土地平整作业,为接下来的植土换田作业做准备工作,预计再有两个多月就可以完成这里的植树绿化工作。朔州市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成后水面面积约9.5万平方米,库区蓄水约25万立方米。目前,蓄水拦水坝、生态堤防已完成,河道清淤完成95%,水利工程整体具备初步使用功能。景观工程包括廊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活动广场、南北岸的绿化种植等。其中廊架主体工程已完成,南岸绿化工程种植完成70%。预计于今年10月1日前全部竣工。

一河碧水,是风景线,更是经济线。截至2023年底,朔州市桑干河清河行动完成浚河132.5公里,沿河两岸植树23.18万株。在统筹修复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后,朔州市桑干河出境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2023年,桑干河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21677万立方米。

治污“密码”:加强入河排污口和城镇生活污水整治。

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查、测、溯、治”的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的类别和数量,通过排查溯源,共确定各类入河排污口67个,全部设立了标志牌,并对入河排污口水质按月实施监测,每月通报监测结果,对超标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编制了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出台《朔州市“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工作方案》,开展黄河流域“一泓清水入黄河”专项检查。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溢流口实施非汛期封堵或设立闸阀,严禁非紧急状态下进水溢流口直排生活污水,严禁对设计处理能力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怀仁市、应县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建设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外排水作进一步处理,朔州市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建设项目基本完工,正在调试。

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群众“水缸”安全。为让饮水更放心,继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通过“划、立、治”等一系列措施手段,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完成水源保护区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建立环境问题巡查机制,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2020年以来,朔州市城市、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

水环境治理没有“暂停键”,朔州市打好碧水保卫战的脚步仍在前行。

“十四五”时期,朔州市将继续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切实落实国家、山西省治水要求,进一步把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是天人合一的‘风景线’,是不容破坏的‘生命线’,是普惠民生的‘幸福线’。‘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下足功夫保护好朔州的绿水青山,不断厚植生态底色,推进绿城品质提档升级,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让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在美丽绿城全面展现。”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生权说。

塞外绿 打造绿色发展金名片

近年来,朔州市始终将绿色作为城市发展“主色调”与“主旋律”,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产业低碳转型,完善绿色发展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把生态保护寓于高质量发展之中,把高质量发展放在生态保护前提之下。朔州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作为新春第一个全局性会议,以“不变”的执着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变”的眼光深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保同频共振。

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造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朔州企业从建设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开展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等领域,实现节能降耗。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生产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逐年递增。为妥善做好垃圾处置,朔州大力实施环境能源项目,替代了生活垃圾传统填埋方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让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浴火重生”,转化为清洁的电力能源,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产生的炉渣经过综合处理,可用于制砖、铺路、制作混凝土等,做到了吃废吐金。通过循环利用串起绿色产业链,改变了生活垃圾填埋的历史,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具有“环保+民生”的双赢效益。去年以来,朔州绿动南山环境能源有限公司和山西鸿狮腾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继并网发电。

朔州绿动南山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经理师文正介绍,大概一吨垃圾能发300度电。300度电够3户人家使用一个月。100吨垃圾产生3吨的飞灰,这个是减量化的一个过程,炉渣就是25%到30%的一个量,这个是产生之后,运到砖厂制成砖铺路。日处理生活垃圾量800吨,餐厨垃圾日处理量50吨,年处理垃圾29万吨,年发电量约13600万千瓦时,对改善朔州市区及周围城镇生态环境,助力山西省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朔州围绕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绿色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借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光照条件优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一带,只见山上风车林立,桨叶舞动。山坡上,已经安装好并投入使用的数万块光伏组件铺就成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是平鲁区苏晋能源70兆瓦光伏发电厂。该项目共有32个光伏方阵,分布于高石庄乡的12个自然村和凤凰城镇三层洞村的荒山朝阳坡上。去年7月份,项目正式并网成功,朔州绿电由此多了一个通往江苏的电力输送点。

截至目前,朔州市电力总装机1820万千瓦,在山西省11个市中位居前列。其中,新能源装机739万千瓦,占到40.6%。此外,已核准新能源在建项目32个,全部建成后将达到1034万千瓦,新能源占据电力装机“半壁江山”。朔州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初步形成,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朔州,一座零碳机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朔州滋润机场采用一系列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地下水热能、浅层地热井和光伏发电系统等,实现了“零碳”目标。该机场依托“光伏发电系统、地下水热能、浅层地热井和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四大部分,实现了“零碳用电、零碳供暖、零碳制冷、零碳服务”的目标。这项技术首先利用了地下水热能,地下超过2000米的地下水经过管道被引至地表,然后在能源站进行热交换,这一热能源系统可以满足机场冬季供暖的需求。其次,720口浅层地热井也为机场提供了宝贵的地热能,机场在夏季也能实现“零碳”的制冷需求。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的“边开采边修复”理念,为矿山脱下灰色外衣,换上翠绿的生态外观,使这片土地重获生态价值。朔州市逐步引导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行综合治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生态而立,得生态而兴,依生态而美。青绿是朔州的本色,是最亮的幸福色。

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远航再出发。2024年,朔州生态环境部门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以及山西省和朔州市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努力在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朔州新的赶考之路上赢得主动、赢得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壮美朔州建设生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