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之际,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富有特色的适应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方式,助力美丽山西建设。
开展低碳实践 保护文化遗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5月15日,我省中小学生志愿者在鹳雀楼、晋祠、应县木塔等山西省知名文化遗产代表地,举办诗朗诵、宣言朗诵、气候变化知识科普等活动。学生们热情洋溢地朗诵与这些文化遗产相关的经典诗词,全省的生态环境专家详细地给学生们讲述气候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对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希望借助本次传播活动,培养更多的低碳传播使者,让更多人关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气候变化对节气是否会产生影响?”“如何从文化遗产角度宣传气候变化?”为探寻气候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在临汾市陶寺遗址举办“气候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科普活动,来自各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宣教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媒体约6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陶寺遗址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最初的“中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讲述了陶寺遗址的历史价值以及与气候因素的联系。现场专家介绍:“古人利用观测台划分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则在生活习俗方面不断适应和应对气候的变迁。”活动现场,临汾市民孙立军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不仅让参与人员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建立了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的联系,激励公众积极开展低碳实践来保护文化遗产。
培养低碳达人 促进低碳发展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地球升温引发的冰川融化、极端天气频发等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全国低碳日”之际,省生态环境厅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学习了解气候变化知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此外,我省还发布“共建美丽山西共享美好生活”倡议书,制作并发布“全国低碳日”宣传短信和低碳公益广告,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呼吁公众践行低碳衣着、低碳饮食、低碳居住、低碳出行、低碳办公、低碳会展,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做起,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培养低碳达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为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以“标准引领未来 低碳强企强链”为主题,我省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宣贯,通过通俗易懂的视频讲解、一图读懂等方式,引导重点行业企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碳排放管理水平。
为推动气候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省生态环境厅、省文物局、省文物保护基金联合发布《气候变化下文化遗产保护宣言》,形成部门联动合力,用坚定的低碳行动,扛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宣言从深化科学认知、参与保护行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及时报告安全隐患、传播保护理念、支持保护工作等六个方面呼吁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远影响,呼吁社会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影响,共同守护文明的璀璨结晶,用气候行动和文化力量助力美丽山西建设。
活动丰富多彩 贡献绿色力量
连日来,长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该市八一广场,低碳竞猜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市民杨丽芳说:“通过答题,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节能降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市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推动全民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围绕“绿色低碳,美丽中国”,开展2024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此举旨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提升居民群众节能低碳意识。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及环保购物袋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宣传低碳出行、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生活垃圾分类等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生产、生活理念,引导广大群众做节能低碳生活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共同推进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此次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了文明健康、低碳环保的浓厚氛围。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绿色低碳理念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为建设美丽晋城贡献力量。
近年来,为推动低碳生活,践行绿色发展,在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的统筹推动和具体指导下,由山西省绿色交易中心牵头建设“三晋绿色生活”碳普惠推广平台。平台围绕衣、食、住、行、游、用等居民日常生活,接入多种减排场景和激励机制,自动记录、核算和展示用户绿色行为及减碳量,并发放相应绿色积分,用户可使用绿色积分兑换商品奖励,让绿色低碳惠享生活。
节能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力量。